本學期針對士林地區「士林舊街」與「士林新街/士林夜市」兩個田野,共產出五個設計提案。課程協作老師包括:張清鴻老師(士林區福林國小自然科老師)、黃飛霖老師(市集展演平台「舒喜巷」創辦人、齊飛文創工作室負責人)。成果發表會於2024年1月10日假士林夜市食尚曼谷(士林望族郭家/郭坤木祖厝)辦理。
課程剪影
田野設計提案
掌上士林-夜市暢遊指南
以士林夜市為研究場域,經田調及設計思考工具,發掘可精進處:1.路線資訊不明;2.休憩區、廁所及垃圾桶不足;3.攤販外語能力有限;4.地方文史不受重視。本組提出解方:「掌上士林網站」,結合導航、AR、線上點餐、店家資訊、數位支付、多國語言等多功能,經原型測試,確能達到目標並具可行性。
士紙如林,川流不息-
士林紙廠之重生及在地連結
以士林紙廠為研究場域,經田調及設計思考工具,發掘可設計點主要為:1.提升對興趣;2.增進與地方的連結與互動;3.提升形象與地方價值;4.紙廠轉型與文史兼顧。本組提出解方:「聯名商品」與」「互動式博物館」,透過原型測試發現確實能達到目標並具可行性。
廁底翻轉-
士林夜市友善廁所標示改善
針對多數遊客反應在士林夜市常找不到廁所的問題,經田調及設計思考工具,發現主要問題為廁所的標示設計及其張貼位置。本組提出解方:友善廁所紙本地圖、Google地圖地圖標示、廁所指標與張貼位置再設計,透過原型測試發現確實能達到目標並具可行性。
舊底佳啦!銀光同樂會
聚焦改善士林舊街(福佳里、舊佳里)地區的高齡友善環境,經田調及設計思考工具,針對當地老年人口比例偏高、社交與健康資源不足等問題,提出「銀光同樂會的」解方,包括「樂齡行動講堂」(青-->銀)、「士林儲思盆」(銀-->青)兩方案,經原型測試,確能達到目標並具可行性。
老士林人的味覺記憶
華榮市場的舊憶與新生
聚焦華榮市場的文化再生與活化,經田調及設計思考工具,發現傳統市場逐漸沒落,尤其缺乏年輕人的接觸與認同感。本組設計「華榮大縱走桌遊」,內涵市場文史與特色資訊,藉寓教於樂推廣市場認識與價值。經原型測試,確能達到目標並具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