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課教師:本系賴怡樺老師
課程簡介:政府存在的目的是什麼?又該透過什麼樣的方法與途徑去達成政府的目的?此即行政學的核心與重要性之所在。本課程為行政學的總論課程,目的在使學生對於政府行政管理的理論與實務有基礎的認識與應用能力。課程內容主要包括四大部分,第一部分為「公共行政的學科內涵與核心價值」;第二部分為「公共行政的理論與途徑」;第三部分為「公共組織的特質與運作」,含公私部門的差異、政府財政與預算、人力資源管理、組織管理、府際關係管理等;第四部分為「公共行政的新興議題」,含協力治理、數位治理、公民參與等議題。課程為全學年,上學期偏重引發興趣並教授理論與方法,作業旨在培育學生針對公共行政文獻的研讀與應用能力;下學期偏重實務與議題,作業則著重在鍛鍊學生分析、思辨公共行政議題與論述的能力
課程目標:
理解公共行政的學科定位及重要的內涵與理論
掌握公共行政知識與理論的實務與分析應用
建立對公共行政議題的思辨與分析能力
【智策活動】智策盃政策提案競賽
本課程之修業要求之一為分組完成「公共政策行動方案提案」之期末報告,過去為鼓勵學生活用課程所學多參與校內外活動,並透過競賽累積實作經驗與有利未來發展的學習歷程經歷,主要係搭配既有之政策提案競賽,由各組自行選擇該競賽中的題目進行提案設計,如有參賽同學也透過本課程提供輔導。自授課以來,本課程輔導同學參賽的績效卓著。
113學年度則改以自辦政策提案競賽方式,向四個公共治理實務單位蒐集題目,涉及教育、農業、能源、公衛等四大主軸,由全班共八組學生分組完成解題,與出題的政府單位協同、過程中提供學生協助與資料,最後於114年6月19日假東吳大學國際會議廳辦理「智策盃政策提案競賽」,以書面及口頭方式向出題單位提案政策報告,並透過競賽形式票選出傑出團隊頒授獎項與獎金。期望建構積極的產學協作課程模式,強化本課程的實作與應用性,也提升學生學習成效。
【智策盃競賽剪影】
【智策盃提案競賽成果】
教育題
出題者:教育部青年發展署綜合規劃及生涯輔導組張靜瑩組長
題目:如何提升大專青年職場見習/職涯探索的參與人數?
第四組:學而「實習」之,不亦説乎?
本組探討提升大專青年實習與職涯探索參與率,發現目前參與比例偏低,原因包括:實習資訊分散、學校職涯課程設計不足、雇主期待與學生條件不符,以及學生實習動機與體驗落差等問題。針對此情況,本組提出六大策略:強化職涯課程與實習制度(如三明治模式)、推動就業接軌與學生主動提案實習、擴展職涯探索活動、整合課程與實習彈性、優化 RICH 平台介面與內容、整合資訊推播機制。透過這些改善措施,期望提升學生職涯準備與職場適應力,促進產學接軌,並強化青年在勞動市場的競爭力。
第七組
本組指出青年參與職場實習的三大困境:資訊分散與缺乏揭露制度、職涯課程未模組化、制度缺乏法律保障與誘因,導致實習參與率偏低與品質不穩。對此,提出四大策略:短期整合RICH等平台,統一查詢介面並提升資訊透明度;中期發展模組化職涯課程與學程認證,銜接實習制度與學分認列;長期推動實習制度法制化,導入企業參與獎勵與查核機制;並強調實習多元化,推動遠距、探索、斜槓與國際型實習選項。配套措施包括財政支持、平台優化與地方資源串聯,期望提升實習誘因、制度信任與青年職涯準備度。
農業題
出題者:農業部部長室施佳良機要秘書
題目:面對禽流感大流行與氣候因素導致國內雞蛋供應產生缺口,市面缺蛋嚴重,如何在不干擾雞蛋產業的前提下,以最短時間內恢復滿足國內雞蛋需求?
第三組:養好一顆蛋,顧好一條鏈
本方案針對台灣蛋品產業的結構問題,提出三大主軸策略:一、建立「蛋農證照制度」,透過分級考照與培訓中心,提升蛋農專業化程度,吸引年輕人投入;二、推動「公共雞舍」,協助蛋農於改建期間不中斷生產,並作為友善飼養的示範場域;三、打造「透明雞蛋產銷平台」,揭露即時產銷資訊與價格形成機制,增進產業透明度與信任。另設配套措施,如退場補償、雞舍轉型補貼、職業教育專班,以及跨部門第三方監督委員會,期望重建雞蛋產業韌性,促進永續與信任的產業環境。
第五組
本組從上、中、下游提出雞蛋產業韌性強化策略。上游面向建議建立雞舍升級決策資料庫,評估現行補助效益,推動現代化水簾式禽舍,提高產能與防疫能力。中游則規劃滾動式蛋品安全儲備制度,並建置即時產銷資訊平台,協助市場調節與供應預警。下游著重於建立全國蛋價即時平台,強化價格透明與消費者信任,同時推動液蛋使用普及,改善製程控管與冷鏈管理,搭配宣導與追溯制度,提升大眾接受度。三層措施共同構築雞蛋產業穩定供應與數位治理基礎。
能源題
出題者:臺灣環境規劃協會李翰林常務理事
題目:如何在農村促進社區自主參與太陽光電以協助解決地方發展問題?
第二組:農電⼀萬年,世代永不嫌
本組提出「農來發電所」平台與多元宣傳策略,促進農村社區參與太陽光電發展。短期以分眾宣傳強化政策理解:針對老農透過廣播、垃圾車音檔與本土媒體加深認知;青農則以LINE推播、社群合作與APP社群討論降低資訊門檻;並強調跨部會溝通一致性。中期透過太陽光電競賽與互動式單機遊戲,結合實作與教育提升青年與社區參與度。長期規劃以資訊整合平台為核心,公開補助、案例與操作資訊,強化政策透明與使用者回饋,提升民眾接受度與政策效能,落實社區自主參與與能源轉型。
第八組:光電發發發
本研究針對農村地區在推動太陽光電過程中面臨的挑戰,提出具永續性與可行性的解決方案。「社區發發發」構想一種以合作經濟為核心的農村型能源合作社,結合分散式電力與能源民主概念,推動居民共同投資、參與決策與利益共享,提升能源自給與社區凝聚力。方案涵蓋多元設置型態、彈性財務制度、公益回饋機制,並提出行政與法規整合建議。針對認知不足、制度障礙、環境衝突等五大問題,設計配套行動如社區動員與顧問協助,協助居民降低門檻並提升參與意願,實現公平永續的在地能源轉型。
公衛題
出題者: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周燕玉研究員
題目:如何改善護理人力短缺的狀況,提供民眾適當的醫療處置?
第一組
本組針對護理人員工時過長、排班不公與人力流失問題,提出四大解方:一、建立數位平台與AI排班系統,提升資訊透明與排班公平;二、提供育兒與長照補助、回流獎勵與再訓練,降低重返臨床門檻;三、引入智慧醫療設備與雙重打卡機制,強化基層科技能量與勞權保障;四、導入家醫制度並結合AI診斷工具,改善分級醫療亂象與偏鄉可近性。此方案透過制度整合與科技應用,促進護理環境永續發展,實現醫療體系公平、高效與人性化。
第六組:護你啦 HooNiiLa
面對護理人力短缺,本組提出「護你啦 HooNiiLa 計畫」,由衛福部主責,整合跨部會與民間協力,推動三大核心策略:一、建立「台灣轉診地圖」,強化轉診效率與分級醫療;二、開發「兼職護理池 App」,促進彈性排班與勞權保障;三、強化職涯支持與社會形象,如護航大使、健康市集與影集《男丁格爾》。另搭配回流訓練與兼職雲平台,吸引人才重返臨床。透過數位治理、社區參與與制度誘因,提升護理環境彈性與尊嚴,實現永續醫療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