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學領域相關系所的課程與教學,向來即重視實務的參與及應用。教育部近年來推動的大學社會責任實踐(University Social Responsibility,簡稱USR),更強調以人為本、從在地需求出發,透過人文關懷與協助解決區域問題的大學社會責任。設計思考(design thinking)所倡議的嶄新思維方法,正契合上述理念。該方法在近年已被廣泛導入公共治理模式,強調以人為本的創意發想,與透過政策模型(prototype)的試驗與修正,特別有助於提升公共事務的前瞻因應與證據基礎,以及問題導向學習(problem-based learning,簡稱PBL)的實作。
設計思考與公共治理創新課程,由本系黃秀端老師與賴怡樺老師共同開設。課程宗旨在設計思考前沿知能的基礎上,結合黃秀端老師主持之USR計畫「文化永續·城市創生:士林學之建構」及服務設計業師、田野在地業師等資源,實地走入士林社區,與在地夥伴協作,透過設計思考的方法診斷實務問題,進而創發具體解決方案,進行小規模試做與修正,最終提出實務建議。本課程教學目標,除指導學生理解與應用設計思考於公共治理創新的核心內涵與方法,亦期盼激發學生對地方公共事務的關懷情意與參與能力,進一步為地方治理的創新實踐貢獻心力。
圖片來源:https://reurl.cc/3KoldR
實作上,我們以設計思考雙鑽石流程(如左圖)為架構,先實施「第一顆鑽石」即探索與問題 / 需求定義的階段,指導學生透過同理心覺察在地需求與問題,透過以人為本的設計工具收斂為具體的定義;再完成「第二顆鑽石」,運用創新方法進行策略發想、政策原型的設計、測試與修正等步驟 。課程自111學年度開設以來,每學年皆深入士林地區進行田野實作,針對福德洋圳、士林舊街與新街/夜市等地,提出5至6項創新設計提案,並於社區中辦理成果發表會,邀請在地居民與專業人士參與,持續深化與社區的交流與合作。
本學年針對士林地區「福德洋圳」與「士林新街/士林夜市」兩個田野,共產出五個設計提案。課程協作老師包括:卓致遠老師(致遠體驗設計公司創辦人)、黃顯宗老師(本校生物系退休教師)、黃飛霖老師(市集展演平台「舒喜巷」創辦人、齊飛文創工作室負責人)。成果發表會於2023年6月16日假福林里區民活動中心辦理。
本學期針對士林地區「士林舊街」與「士林新街/士林夜市」兩個田野,共產出六個設計提案。課程協作老師包括:張清鴻老師(士林區福林國小自然科老師)、黃飛霖老師(市集展演平台「舒喜巷」創辦人、齊飛文創工作室負責人)。成果發表會於2024年1月10日假士林夜市食尚曼谷(士林望族郭家/郭坤木祖厝)辦理。
本學年針對士林地區「福德洋圳」與「士林新街/士林夜市」兩個田野,共產出五個設計提案。課程協作老師包括:卓致遠老師(致遠體驗設計公司創辦人)、張清鴻老師(士林區福林國小自然科老師)、黃飛霖老師(市集展演平台「舒喜巷」創辦人、齊飛文創工作室負責人)。成果發表會於2025年6月11日假士林金格點一杯咖啡辦理。
感謝教育部教學實踐計畫補助。計畫名稱:「黏合學術、政策與利害關係⼈之間的落差-- ⾼等教育實作課程鑲嵌政策創新實驗室(PIL)之初探」。